蛋糕店的利润与风险(深入分析蛋糕店的潜在风险)

佚名 举报 | 买帖

这几年,烘焙行业流传这么一句话,”六亏三平一盈利”,也就是说十家店六家亏损,三家持平,只有一家盈利。这就是目前国内烘焙店所面临的尴尬状况。

开蛋糕店10个店6个亏3个持平1个盈利,您还想开蛋糕店吗

如果我们有机会接触那些经营烘焙店的老板,或者从事烘焙行业管理的人员,从他们的聊天中就能发现变化。往前5年他们聊得最多的是如何出好产品、新产品让同行羡慕、让顾客流量增大;而今天他们聊得最多只是如何更好地持续化经营,如何活下去。

市场在不停地增大,然后又不停地压缩,前几天和几个在国外一起学烘焙,并且已经开店或者从事烘焙行业管理的朋友聊了烘焙的问题,梳理一下目前想开烘焙店所面临的问题。(只代表自己的言论,只供参考,欢迎讨论)。

行业品牌化、连锁化

开蛋糕店10个店6个亏3个持平1个盈利,您还想开蛋糕店吗

目前我们国内开蛋糕店、面包店的烘焙从业者数量还不少,然而”散户”居多,形成品牌的很少,全国闻名的品牌更少,偶尔一两个品牌可能都是从国外或者港澳台过来的,比如85度C、金利来、美心、皇后等等,如果不是同业者,能说得上一两个烘焙品牌的人一只手就数得过来,相反的是我们的消费者大部分对于烘焙产品的需求,也并没有特别的品牌认知度。

小店多,当然小店有小店的好处,以广州为例,无论是市中心,还是城中村,您总能找到几家烘焙店。不得不提的是有的城中村的小店,环境不怎么样,产品也不多,然而顾客还不少,就一个10几20平米的店居然能养活一家4口人。这种情况表明区域性的烘焙文化比较成熟,这是一种行业认知的体现。

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连锁经验,这些小店的盈利能力会被限制在相对的场所之内,承担风险的能力就不够,往长远的方向谈,这种是市场上角色的偏位,让市场的潜力难以激发

所以如果想进入烘焙的行业,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像饮品市场学习,目前国内的饮品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表率,这几年出了无数的品牌,比如喜茶、茶颜悦色等。

复合式经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开蛋糕店10个店6个亏3个持平1个盈利,您还想开蛋糕店吗

一提到马云,我不知道大家能想到什么词,而我只要提到他,就会想到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跨界”。

“跨界”这个词已经不是新鲜的词了,然而对于现在想进入烘焙行业的我们来说,还得从头学习这个词。

要搞清楚跨界,就不得不提咖啡。我们都知道咖啡在国内算是比较冷门的行业,特别是这两年奶茶、水果茶这些产品流行起来后更是拦腰一刀,然而不管怎么说,咖啡行业是玩跨界玩得最好的,比如”咖啡馆和健身房结合,提出不喝咖啡哪有力气减肥”,更厉害的还有一种”咖啡馆+洗衣店”的结合,美其名曰叫”开开心心做家务”。

和咖啡行业相比,我们的烘焙业怎么样呢,我见得最多的就是和饮品店结合,其它的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所以现在想进入烘焙行业,不得不注意复合式经营,对顾客来说,满足他们综合的需求甚至潜在需求可能会是将来取得市场的关键。

入行高投入,风险大

开蛋糕店10个店6个亏3个持平1个盈利,您还想开蛋糕店吗

对于进入烘焙行业来说,本身就是个”坑”,有一句话就”一入烘焙深似海”,设备贵、学习培训贵、材料贵等等。

我们把设备、材料抛开不谈,相信那怕就是开一个20平米的小店,除了夫妻店外,一个人应该是无法完成,必须从外面请人。然而对于招的烘焙师来说,对产品的制作技艺相比,可能服务意识更重要。

会做产品的不懂服务、不懂管理,懂服务、懂管理又不会做产品,这可能是我们国内烘焙从业者的通病。物料控制、顾客服务、销售策略等刚开始可能不觉得,后面恐怕是会让自己怀疑人生,这个是一个开店的朋友发自内心的写照。

所以在开店前,要搞清楚您会产品,还是懂服务、管理,懂销售,还是都能行,否则就得做好长期的打算了。

产品、服务定制化

开蛋糕店10个店6个亏3个持平1个盈利,您还想开蛋糕店吗

让烘焙师从后厨走向前厅,也许这是一个新的创意。现在顾客要求越来越多,如果只是按以前产品标准化的服务已经是难以让他们满意了,增加烘焙师与顾客的交流互动,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成了一些顾客的渴望,就像饮品店,一般都会问糖要低糖、中糖、高糖一样。当然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是无法量化完成的,这种操作可能比较困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最终的服务与结果恐怕是落在了烘焙师和消费者的身上。

产品做得礼品化

开蛋糕店10个店6个亏3个持平1个盈利,您还想开蛋糕店吗

产品做得礼品化什么意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我们节假日越来越多,如果说根据节假日推出相应的产品,那么会不会顾客的体验会进一步提高呢?

说到这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星巴克”每年中秋都在提供定制”月饼”服务 ,这是前面所说的跨界的另一种玩法,而且增加了定制产品的礼品化,这其中”礼品化”是关键。

我们这里不和”星巴克”比,因为暂时不可能有它的品牌优势,但是提高附加值的模式还是可以复制过来用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给消费者一个选择我们产品的理由,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个理由其实比较容易找,就是满足他们回家串门、走亲访友,用我们的产品作为礼品能给他们带来”面子”与”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