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还好吗?
不在城市做白领,愿在乡下当“绿领”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三轮、胡笃之
过完春节,异乡漂泊的人收拾好行李箱,又准备踏上返城之路,尽管对故乡有些难舍,但为了生存,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曾是在外漂泊人的内心独白。直到短视频、直播兴起,拉低了创业门槛,只要有一技之长在老家也能与外界做生意,一股返乡创业潮正席卷而来。
特别是自2020年底全面完成农村扶贫工作后,乡村振兴的号角又吹响。经过初步测算,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以上。2021年,各大短视频平台也积极响应,开启各种三农扶持计划。鲸商曾在《“三农”,互联网最后的红利:张同学、李子柒不是“标准答案”》一文中做过报道。
国家鼓励、互联网平台支持,又看到成功的标杆案例,让早想“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鼓足勇气“返乡创业”,他们有回农村当网红的,也有扎实要做农业的新农人。返乡需要面对乡里乡亲们的质疑,更需要经得起网友的吐槽“逃避大城市,回农村内卷。”
他们中有跟风返乡创业追求暴富的,也有厌倦了快节奏只追求偏安一隅的,还有早已返乡寻梦的,更有不少返乡创业未成,而后灰溜溜地跑回城市继续打工生活。鲸商采访了三位颇具代表性的代表,听听他们的故事。
故事一:“造”军舰的小伙,返乡搞养殖
我叫计刚,是位90后,2012年初中毕业后,去了广东南沙龙穴造船厂打工,我姐夫在那做小领导,我就去做了一名焊工,焊过军舰的船舱,平均每月工资也就七八千,除去房租生活开支,剩不了多少。我盘算了下,一辈子打工能看到尽头。
但社会很现实,没启动资金何谈创业?那个时候我去打工只是为了生存,为了积累“第一桶金”。不知不觉,我在广州船厂做了4年6个月焊工了,省吃俭用省下小十几万。我当时的想法是,“咱们90后最不缺的就是青春了,我要是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再回来打工。”
2016年,我义无反顾地决定了返乡创业,选择搞自己喜爱的养殖业,可当时做养殖业,我还一无所知,像个小孩一样。而且从大城市回到老家,父老乡亲们多少有些不理解,私下议论,“那小子,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吧。”
我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OK了。辞工回到老家广西柳州鹿寨后,我先去当地政府做了咨询,得知养竹鼠是当地扶贫项目,于是我又去桂林恭城、柳城等地做了考察,发现有老板在收竹鼠,这项目的确不愁销路。
于是我只身一人,在老家盖起了养殖基地,引进了2000多对竹鼠,引种+盖厂前后投入了17万,几乎是我所有的积蓄了。但不到半年,我就被现实打脸,亏了五六万,主要是因为养殖技术不成熟,养殖的死亡率高。比如,开始养殖没几个月,就遇到了竹鼠口腔炎、大肠杆菌肠胃炎等等,真让人头疼。
冷静下来,我去柳城那边去找专家师傅,获得了一些“偏方”,比如用石榴树和鸭脚树打成粉后,拌料给竹鼠吃,可以治疗拉稀。为了节省养殖成本,我刷脸请求乡亲们能同意砍他们的竹子做料,大部分人都是很支持的,礼尚往来我会送两三只竹鼠给每家人家吃。
好在运气不错,两年过后竹鼠产了很多崽,我卖了点,然后把亏损的钱赚回来,额外还赚了10来万。但反思初入这行,我得到了深刻教训——年轻人创业,一没技术,二想赚钱的心太大了,急功近利把自己给陷了进去,当现金流断裂什么都做不成。
同时,我也意识到“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做“风险对冲”的养殖,这个亏了,那个赚也不至于一年白忙活。但要走“多种养殖一体化”这条路,我们年轻人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因为现在不缺养殖户,如果是养鸡养鸭养羊,你根本做不过人家已成规模的,现在养殖还走大众路线,不亏钱也就是赚点辛苦钱。市场太饱和,太内卷了。
什么是创新?养殖业中,我理解的是小众市场,但又能勾起大众(乡村生活)时代记忆的动物。简单来说,你养的鸡鸭,在抖音快手上发视频都没人看,但如果是稀奇古怪的动物,那足以调动大家的好奇心。
竹鼠赚了点钱后,我投资养了些豚鼠,但2020年疫情暴发后,就不让养豚鼠和竹鼠了,政府按180元/只的价格,对我们进行了收购补偿。后来我们增加了养土狗、藏香猪、金钱龟、竹虫,金钱龟之前炒得太厉害了,热度很快过去了。
农业养殖业的投入产出周期比较长,后面每做一个产业完成试水,掌握了熟练技术,我们再扩大点,等赚了些钱再投入扩大。2022年过完年,我们主推蝼蛄、石龙子、藏香猪、鸵鸟这4个产业。现在养殖鸵鸟300多只、藏香猪100多头、土狗180多只、石龙子18000多条,都在慢慢扩产中。
而且,我也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团队协作,跑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前期自己养——打样板,然后农户们感兴趣就变成了我的合作伙伴,他们来我引进种苗负债养殖,我们输出养殖技术并且包销,我们每个项目才可以“丢出去”。去年,我们竹虫项目大约赚了100来万。
返乡创业也好,在外做事也罢,没人能保证100%能赚到钱。所以我从来不找自己的亲友合作,赚到钱了他们不一定说你的好,但亏钱了一定是到处说你坏话。创业圈子也很重要,我最初去外地考察一些新项目,请前辈吃饭,掏钱到他们那进种,“伸手不打笑脸人”,态度诚恳些,多交个朋友,慢慢的人家也会传授一些经验。
有好项目,大家一起合作,把资源、资金都投入进来,圈子才会越做越大,生意也就越来越大。因为我选择的是一些小众项目,所以我在平时养殖时,拍成短视频在抖音上发布,也能够吸引不少人。拿石龙子这个号来说,我们做了一年多已有9.6万粉了。其中,有的粉丝变成了我的养殖户、经销商,也有药材商来采购。
我老家跟20年前相比,变化的确很大,各村二级路通了,治安也好了,但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向往城市生活。虽然现在返乡创业很热,国家也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对于年轻人返乡选择养殖做养殖业来说,越往后就越难。你看疫情这几年来,不管做工程、餐饮,还是酒店、服装,越来越难。做农业、养殖业,不仅是体力活,也是心力活,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孤独寂寞。年轻人拿个几千块,回老家小打小闹,没什么意思,折腾一番最后又回城市打工。
眼下一两年,我做的这个养殖行情还好,但没人能确定未来三五年的前景会如何?焦虑没用,也不去想那么多,我只做好当下,创业就是要稳扎稳打,保持好现金流能周转应变,不断创新才有生存之道。
故事二:城里物流创业血亏,返乡卖苹果逆袭
我是李三娃IP的幕后操盘人,也是她老公。从2016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去海南的物流公司工作了。
某日晚上,父亲喝醉了突然给我打电话,反复强调我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争气加油干。他第一次和我聊了一个半小时,以往仅简单问询微信怎么用等小事。他们虽对“回家”只字未提,但我心里隐约琢磨着:老两口是想我了。放下电话,落叶归根的想法在我心里更重了,想着爸妈年近花甲的容貌,罢了,回家吧。
一鼓作气下,我和老婆回到了云南昭通老家。集资20万后,我们准备从老本行开始,便加盟了百世物流。但事与愿违,做了三年,都在亏本。
我边为亏本忧虑,边踱步于院内。看着院子的苹果树,转念一想,不如兼职帮爸妈卖苹果补贴下?
于是,我既做物流又在朋友圈卖苹果。没想到,第一年第二年效果不错。到了第三年,我们还没卖老客户就来问:“娃儿,你家苹果今年开卖了不?”。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微信私域的力量。碰巧时间已到2019年末,疫情期间,我和老婆因快递业务拖累,收入稀薄。闲暇之余,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卖货,老婆灵光一闪,“没人发苹果生长、培育的内容,要不我们试试?”
说干就干。我们挤出两千来块购买设备、布置场景后,就开始每日下地干活。那时候老婆每天坚持早晨录音,因为她说那时候声音最好。甚至一分钟的视频,她要录七八十遍才会满意。
但又拍摄又干活的行径,让我们成了田间的“笑话”。爸妈觉得,难道花钱让我寒窗苦读数十载,最后就是为了一起下地干活吗?
带着家人与乡亲的误解,我和老婆未曾动摇过。半年后,我们在抖音开始直播,老婆当主播,我在旁边上架、捧哏。没想到第一次直播就卖了56箱苹果,这2000多元收入的利润虽只有几百块,但我和老婆仍为此兴奋不已,好像看到了昭通苹果为村子铺出了康庄大道。
(李三娃)
后来,我们拍完视频就开直播,凭借自然流量和偶尔投放,每场都能卖出200箱苹果。直播间在线人数基本在30人—50人之间,累计人数高达一万。我还记得最多的一次,累计人数有5万多人,老婆卖力直播了两个小时,竟卖出600多箱苹果。
慢慢地,我们不再是“笑话”,还在同行中得到了认可、重视、学习。甚至乡政府、农业局的干部,也因为我们宣传了昭通特产苹果,而对我们进行了表扬。
此番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们对产品的严格把控。普通苹果基本是5斤净重29.9元。我们家是5斤净重42.6元左右,且顺丰包邮。
价格主要贵在物流成本和严选产品上。众所周知,顺丰本就价高,但省时省力。
在品质上,我们村里有个词叫“李三娃标准”,不打激素和禁用农药。并且,我们只选择最优苹果。之前,我们用塑料袋装些土把树枝压弯,手扭一下。第二年,树枝就会形成强壮的花芽,我们会选择其中的最优苹果。现在,乡亲们都愿意用“塑料袋”模式。
2019年后,我们慢慢就做成了品牌+供应链的形式。因为卖得好,越来越多乡亲们愿意找我合作。我们用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从果农那收购优质苹果,做好口碑。
而且我们筛选出一个固定的合作社,大概80亩地,年产量10万多斤。但现在也不够了。
因为现在基本每天是500箱左右。除了短视频平台的流水,我们在微信会为老客户提供更实惠的选择,十斤净重产品用中通,便宜省事共乐之。
所以,哪怕今年直播开得少,我们都做了100多万流水,周复购在70%左右。
回看自己返乡创业的历程,艰辛皆已化为果实。从2016年到2022年,我们用了六年把李三娃升级为商标,之前两年用5000个纸箱,现在一年就用4万个纸箱。
不过我认为,返乡创业不适合所有年轻人,首先要有产业基础和配套措施。其次,新农人需要更多的技能,要懂短视频的制作、运营、与农业融合方式。最终,年轻的新农人才能通过真实人设、垂直领域知识、优质产品,去打动消费者,带来品牌复购,为家乡做宣传。
面对农场、农人的变化,未来,我们打算加强培训新农人直播的业务。因为从公司化角度而言,我们已接到农业部的项目“一农舍”,即新型综合性农业平台:把农民需要的生产资料带进来,生产的农产品带出去。
同时,我们也面临苹果季节性问题。苹果往往在每年下半年售卖,上半年种植。但我们若扩品类,就有IP垂直度降低的风险。总之,前路还有无数种可能性值得我们探索。
故事三:放弃银行“铁饭碗”,回乡卖土特产
读书考学,寻一份稳定的工作,保持稳定的收入,然后结婚生子,似乎对很多女孩来说是一条稳妥的道路。
但对我来说,不是。
在返乡创业前,我一直在银行上班,月薪两万左右,实属父母眼中的体面工作。
那时我在城里工作,每周末回家。因为每次到家都很晚,爷爷奶奶总站在门口盼着,见着我的身影越来越近,他们平淡的脸上就会泛起笑意,一边嗔怪我下班太晚,又一边拉我到饭桌前,督促我快点吃上几口他们做的热乎饭。
短暂相聚后,分离将至。到了周一早晨,我要赶车离家上班,爷爷奶奶那种不舍的眼神和表情,都让我怀疑,自己努力在城市拼搏,却无法陪伴年迈的家人,意义何在。
爷爷奶奶也曾来城里找过我,只是城内的一切都让他们不适。每日在屋内看电视,在弯曲的城市里散步都怕找不到回来的路。最后,他们只能又回到村中,继续耕种。
直到有一次,奶奶生病了。我看着她路都走不稳的样子,突然觉得她老了,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加上银行工作的巨大压力,我终于决定辞职了。
但我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就在家里随手拍摄点视频,纪录和爷爷奶奶的生活。为了不让爸妈怀疑,我辞职后就出去逛街看电影,下班再假装回去。终于在一周后,我撑不住了,告诉爸妈辞职的事实。他们非常气愤,觉得我读书20多年,至少要有份稳定的工作,百般劝说我,让我回到银行。
我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然而在没有收入的日子里,裸辞带来的恐惧与压力愈来愈大。偶然间,我看到表弟在做一个“新农人亲民哥”的账号,我就想,要不自己也试试。然后就和表弟进行简单策划,拍摄。主题则为纪录家中日常,人设是回家陪伴爷爷奶奶。
(IP名称:闲不住的赵丹)
没想到第一条视频的效果就不错。随着我们拍摄的视频越来越多,四个月后,我们就在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做了总共50多万粉丝。
慢慢地,有乡亲们来问我:“丹丹,听说有外面的人看你的视频,能帮我们卖点鸡、鸡蛋、腊肉不?”
毕竟我们黔江土家族人多,特产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只是这些腊肉、辣椒酱等产品,以往都集中在线下市场,更难走出村落。在我和弟弟的努力下,我们慢慢做了十几万的流水。
但事情的进展并非我们想象那般顺利。我们返乡创业遇到了很多问题,起初,困难集中在产品和快递发货上。因为我们卖货的量虽不大,却也碍于人少的因素,经常要自己打包到晚上一两点。加之当地的快递费用贵,成本就居高不下。
此外,起步阶段村里的乡亲们会不理解,以为我们在拍电影,一些村民也会不配合。
在摄制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时候。之前拍过一个上山摘橘子为奶奶做罐头的短视频,我们用了三种方式:人工、骑马、坐船。耗时一天后,预计效果会有100多万播放量,然而实际只有40多万,比较不尽人意。
最近,我们感觉抖音的推荐机制变了,新发布的视频会先推铁粉,再推陌生人。根据点赞评效果,再决定是否推给更多公域。所以,我们打算调整方式,持续优化内容,多开直播,把更多粉丝变成铁粉,慢慢拓展新粉。新人更难。
在2022年,我们还打算自己培养一些主播,卖自己的货,也卖别人的货。把销量提上去,才能降低快递成本。并且,我们还打算尝试下自有品牌,搭建农产品加工工厂,便于日常工作。
其实,现在想要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很多,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农具。作为新农人,也要爱好这个行业,了解产业特点,而非急功近利地只想赚钱。这样才能带动家乡发展,给乡亲们的农产品一种出口,同时,改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