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鞋走出新财路的创业故事
第1篇:老布鞋走出新财路的创业故事
提起布鞋,留在人们脑海里更多的还是母亲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但是随着休闲风的盛行,布鞋无论款式还是价格都有了很大突破,成为一种时尚商品,有的价格甚至高于皮鞋。于是,就有一些创业者在这种老传统中开始捕捉自己的新商机。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古诗中描写慈母与游子的句子,慈母总是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在外平安,能早点回来与亲人团聚,具体联系母亲与孩子的纽带是游子的“身上衣”,而能体现母子间那种亲情的,还有那布鞋。
布鞋,在*流行了三千年,因鞋材丰富、穿着舒适,为历代男女老少普遍穿着的鞋履。曾经,在西方时尚的冲击下,布鞋被年轻女孩视为“老土”,逐渐淡出了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但是,布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如今,人们的观念趋向自然和健康,穿上布鞋的那份怀旧也成了现代人心底共存的一份纯真情怀。脚踏一双布鞋,已经成为时尚潮流一个另类标记。
在本市的阳曲路上,就有这样一家步鑫源老*布鞋店,布鞋天然的平民亲和力,使得这家面积仅有13平方米的布鞋专卖店,在开张第一天就涌进了近千人的客流。
传统与时尚齐生辉
虽说步鑫源老*布鞋店面积不大,但是却有一块十分醒目的招牌。与其他店铺招牌主打品牌名称不同,这里突出的是产品内容:“老*布鞋”的字样格外醒目。
小店货架上摆了上百余双布鞋,从三岁以下儿童的虎头鞋,到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美丽大脚”走出致富路的创业励志故事
“老板,给我拿双40的鞋试试。”“这个款有42的吗?给我找一双。”刚走进位于太原街的“美丽大脚”鞋店时,着实被吓了一跳。鞋店不大,四周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女鞋,中间站了几个身高180厘米左右的女孩,正在试穿大码的鞋子。店主热情地询问她们:“合适吗?还有大号的。”等几个试鞋的女孩满意的离开后,店主魏艳霞说:“看!我就有一双大脚,41的。”
魏艳霞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食品代理,收益却不理想。想到自己买不到大号鞋子的痛苦,魏艳霞想,何不开个大号女鞋店呢。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她发现大连高个子的女孩特别多,而专为大脚女孩开的鞋店没有几家。高个子的女孩一般气质都很好,但总是难以买到合适的鞋,影响走路姿势。魏艳霞说:“想想以前的自己最怕过年,别人都有新鞋穿,可自己总是买不到鞋。有时能买到的大鞋是39码的加长一块,穿上特别不美观。”去年4月这家专门卖39码以上女鞋的鞋店开张了,被魏艳霞取名为“美丽大脚”。
鞋店里的顾客不断,而且顾客都和魏艳霞很熟,几乎每个人都选了多双鞋子才出门。见店里的生意这般好,魏艳霞说:“当初可不是这样,客源也需要时间积累。”她说,大脚女孩总觉得脚大丢人,有时候看见店名就不进来了。有不少女孩进来要39码的鞋子,魏艳霞就会找40、41的给她们试穿,穿过合适后再告诉她们是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80后老总创业5年淘出500万财富创业故事
80后老总5年,淘出500万财富
拖延学费,负债两万,租7万块的门面开店,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你敢这么做吗?但是云南小伙子苏建益做了。苏建益说,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十一五”同步。5年时间,苏建益的身份从一个穷学生,变成了身家500万的商界新秀。“我正好赶上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时候。”苏建益说,“"十二五’马上就来了,我计划在全国开500家店。”昨日下午,苏建益坐在自己办公室的阳光里,信心满满地说。
家乡特产觅到大商机
苏建益家在云南乡村,父母靠种地和养奶牛供他读书。2002年,考取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后,他便开始了在长求学生涯。初来长春,南北的地域差距让他既新奇又有点不适应,但正是这种地域差距,让他抓到了商机。
大一寒假结束后,苏建益从家乡带回一些饰品,没想到,引起了班上不小的热潮,很多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苏建益尝试搞起了小生意,他把饰品做成海报贴出,留下寝室电话,竟不断有人来询问。后来,苏建益干脆在学校的书屋租下一角,不定期从家乡进货。
懒散的午后,书屋一角,半壁墙面挂满了云南饰品,墙下摆放着一张圆桌,三两好友稀疏围坐,品酒、吹牛、畅想未来。苏建益说,那时候,每个月能净赚1000元左右,这对于每月生活费只有500元的苏建益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别看店小,将来准能发展成大的连锁公司。”苏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留澳女大学生代购走出创业路励志故事
能走出国门,到国外求学,是吴佳霖一直以来的梦想,高中毕业之后,父母用积攒了半生的积蓄,帮助吴佳霖实现了这一梦想,把她送到了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金融*。
“我每年差不多得花二十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我爸妈在国内不吃不喝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这对他们而言负担太重了。”吴佳霖说起为了自己节衣缩食的父母,觉得很心疼。所以,在大学里安顿下来之后,吴佳霖便开始了打工生涯,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酒品推销员等很多工作。“这些工作挣钱都不多,但多少能靠自己的劳动赚点生活费,面对每年高额的费用,我觉得还能安心一些。”
深入快递行业
发现代购猫腻
在换了很多工作后,吴佳霖找到了一家快递公司的工作,她主要负责和一些业务量十分大的淘宝店铺联系。这些店铺经营的业务基本都是做国外产品的代购,比如代购奶粉、化妆品等。
“代购最多的是奶粉,由于这几年国内的爸爸妈妈对于国产奶粉没信心,所以代购生意特别火,去年的时候,澳大利亚这边的奶粉供不应求,一个比较大的淘宝店一天能发几百箱货,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真货可以发。”吴佳霖说。
深入到快递这个行业之后,吴佳霖发现,很多快递公司为了招揽客户,都会帮助客户做假的物流跟踪记录。一件从国内南方某个小城镇发出的快递,在跟踪记录上能显示是从悉尼发出的,不少代购的顾客只要看到发出的地方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刘根山的财富之路创业故事
有*媒体称刘根山为"公路大王"。截止目前,由茂盛控股、经营的高速公路一共有七条。此外,茂盛掌握房地产销售面积已达50万平方米,在崇明与大小洋山港附近各有近6000亩的土地储备。据茂盛的资料,集团总资产达到250多亿元。在"胡润版"最新*百富榜中,刘根山排名第43名,资产达15亿**,时年46岁,正式身份为上海茂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也是*上市公司茂盛*主席。
2002年10月,茂盛动用11。3亿港元、溢价7亿港元收购*上市公司亚细安资源。最近,茂盛以6。6亿港元购入和黄旗下的蓝澄湾项目中的三家中的一家酒店。而此时,上海财经界对他种种质疑已风生水起。
"以银行业的方式估计,我们现在所有的道路资产起码值140至150亿港元。装入到一个离岸基金里去,刘先生占有近70%的股份,你说刘先生是不是*的首富?"刚上任的茂盛*的新任总裁严圣说。
"我在1985年就移民到*来了,应该是最早来*的一批人。"坐在东亚银行港湾中心16楼办公室里,刘根山指着一套绿*沙发说,那是1992年在*置业时买下的,一直没换过。
1980年前后,刘辞职开始做生意。后来刘找到了"对台贸易"的赚钱良机,从上海转到深圳发展。仅仅五年后的1985年,刘已经从深圳转移到*。1988年*茂盛*有限公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敢于走出自己的新路励志故事
古时候,在一望无垠的沙漠深处,有一座埋藏着无数宝藏的古城。要想获得宝藏,需要穿越整个沙漠,还要战胜沿途数不清的陷阱和机关。沙漠里缺水,而且没有旅店,很多人尽管对宝藏垂涎三尺,但面对这样的境况,都望而却步了。也正因此,这些珍宝在沙漠古城中被埋藏了许多年。
有一年,一个勇敢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独自踏上了艰*又漫长的寻宝之旅。为了不至于返程时迷路,他每走完一段路,都要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就这样一边行走,一边摸索。就在他依稀看到古城的时候,却不小心掉进了陷阱,眨眼间这个年轻人就被毒蛇猛兽咬成了白骨。
又过了许多年,另一个勇敢的寻宝人踏上了沙漠。当他看到前人留下的标记时,心想:这条路之前一定有人走过,只要沿着别人指引的道路前进,就会达到终点。之后他便沿着标记走了一段路,果然没遇上危险。这下他就大胆地向前进了,然而不久他就掉进了陷阱里,落得了第一人的下场。
时间又过了不知多少年,又一个勇敢的人走进了沙漠。他选择了走前两人的道路,结果命运同样悲惨。
最终,走进沙漠寻宝的是一位智者。当他看到前人留下的醒目标记后,心想:这些标记不一定就可靠。因为前面去过的人没听说有回来的。于是他在险象丛生的沙漠中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他每迈一步都十分小心,最终,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抵达了古城,获得了埋藏多年的无价之宝。
被众人走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陈正财的创业故事
陈正财:你的热情和气力,就是你的财富和关系
陈正财是马来西亚陈大金属桶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也是马来西亚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华人企业家,是很多世界级大公司的金属包装品供应商。
陈正财的父亲育有11个孩子,他排行第七。少时,一家人的生活都来自一间小杂货店,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刚出来做事时,陈正财东拼西凑才买了台小货车,跑个体运输生意。有抱负的他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努力往上钻。
没有钱,没有关系,如何做更大的生意?陈先生的办法是,用力气和真诚去建立关系,用关系去找钱找生意。他在接受华商名人堂采访时回忆,当时,一些学校、社团、商会、工会经常招募义工,这些机构的领导都是有关系和财力的人。他一有机会就去义务劳动,还经常开着车贴时间、贴油费帮忙运东西等等。
时间一长,很多人都认识了陈正财,喜欢上了陈正财,继而有人给他生意,有人给他借钱,有人介绍更厉害的人给他认识,让他路越走越宽广,生意越越做大。
“年轻人一定要记住,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无论什么出身,你都不是一无所有。你有力气,有智慧。但你要先奉献。奉献出来你的心,你的能力,让人家认识你,了解你,然后给你机会。”陈正财说。“寸金难买寸光*,年轻人,要思考如何让光*变黄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放弃铁饭碗走上卖菜路的80后青年的创业故事
对于80后来说,可能从小听到的太多的劝告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谋个好职位”。在老人眼里,一个好的职位莫过于公务员了,那是老人常说的“铁饭碗”,毕竟创业千难万险,太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在前面等着。
扪心自问,如果你是一个公务员,拥有一个稳定的职位,你还想着要去冒这个风险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有一些80后们好好考虑一番了。
今天80后励志网要说的这个创业故事,就是这样一位捧着“铁饭碗”,走上创业路的80后。
他叫孔祥山,来自安徽合肥。就在千*万马挤独木桥考公务员的时候,80后孔祥山却丢掉了稳定的铁饭碗,毅然奔上了种菜卖菜的路子,凭着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如今这个“卖菜的”在9个月内连开了三家平价蔬菜店,月入过万。来一起看看他的卖菜创业之路吧。
丢掉铁饭碗,父母震怒
两年多前,孔祥山从合肥一家高校毕业,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父母希望他留在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经济工商管理的*让他顺利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国企,负责人事管理工作。国企的待遇优厚,一年能有10万左右,但孔祥山认为,安逸的日子是在浪费生命。经过深思熟虑,孔祥山报考了老家亳州的公务员,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亳州市公务员。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孔祥山发现,他所在的岗位除了收入普通以外,还常常需要参加一些应酬。干了不到一年,他就果断辞职,主动放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大学生给同学洗鞋的创业故事
随着7月毕业季的即将到来,大四的学生们都很忙。除了忙着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更重要的还要规划自己的未来。或者在各大人才市场、各个高校双选会递交自己的简历找一个满意的工作,或者筹措资金寻找项目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也好,创业也罢,对于怀揣梦想而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脚踏实地远比好高骛远更重要。重庆工商大学大四学生杨腾不怕同学嘲笑,靠给同学洗鞋为自己挣生活费,甚至从洗鞋的小营生里寻找大商机,这正是我们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每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为能够顺利上完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的大四学生杨腾,从大二开始就在校给同学们洗鞋,每次收费5~10元,平均每月能挣到700元左右。如今,杨腾终于靠这个洗鞋服务赚取的生活费,熬到了大学毕业;未来,他想要将此作为自己的一个创业目标。
家庭贫困每天要做三份兼职
昨日,记者联系到杨腾时,他趁着找到工作还没上班的空当期,回到了山西运城老家看望父亲和奶奶。杨腾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妈妈很早就离开了这个家,家里就剩下自己、爸爸和奶奶三人,而爸爸常年生病,奶奶更是下不了床,家里的经济来源仅靠低保、独生子女费用,以及奶奶的养老金维持。
“我爸爸和奶奶看病的钱都是靠叔叔在给。”说起这些时,杨腾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七旬老人出书讲述创业故事
尤晓辉打过仗,立过功;当过医生,救过人;当过中学校长,创办了学校农场;当过广播站站长,为架农村广播线受过伤;当过厂长,开拓市场很有一套;从工作岗位离休后,他不甘寂寞,跑到深圳打工,经过顽强拼搏,积累了上千万元资产,然后又回到嘉兴把产业做大;将产业交给子女打理后,他又开始记录自己的人生,花了3年时间,写出了18万字的《晓辉人生》。
78岁的尤晓辉精神矍铄。今年,他被浙*省委组织部和浙*省老干部局推荐,成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他一起当选的,还有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兼主席雷云。
78岁老人出书
“没错,我这一辈子经历的事很多。有些重大的事,至今记忆犹新乃至刻骨铭心,就像发生在眼前。可有些事,回忆起来,倒像是脑子里过电影,东一出西一出,零零落落。”
“然而,有些被认为是平淡无奇的往事,一旦经历岁月的漂洗,就有了亮*。有些被蒙上了一层迷雾一样的东西,当时看不清孰是孰非,如今却已显得清晰明了。于是,那些深深浅浅的足迹,就变成了文字。”
这是《晓辉人生》的开头两段,尤晓辉从这里开始,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之前的人生复述了一遍。
在没去尤晓辉家采访之前,我已经读过他写的《晓辉人生》,书是航明社区的社区干部小宋给我的,她告诉我:“我们社区里住着一位传奇老人,这是他写的书,你看看,这个人物
未完,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