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 > 资讯

一个农民让3万变1500万的创业故事

2023-01-20 05:33:40 作者:佚名
买帖  |修改  | 投诉  | 刷新  | 

第1篇:一个农民让3万变1500万的创业故事

在安吉,“峰晖”这个名号挺响,它就是浙*安吉峰晖竹艺服饰公司,它的前身是春晖竹木公司,十多年前由梁瑞荣和亲戚一手创办,现在公司已经从最早的3万元资产发展成了1500多万元。

提起梁瑞荣的创业史,在安吉几乎家喻户晓。他是昆铜乡独山头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三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跛了左脚。身体有残疾的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理想,高中毕业后,19岁的梁瑞荣进厂当起了篾匠。1990年,在原厂分为两个分厂时,熟悉竹艺行业的他与舅舅共同创办起竹编工艺二厂。

“当时办企业的钱是借来的,没有厂房,就带着10多个老工人,在家里办起了工厂。”坐在宽敞舒适的办公室里,梁瑞荣时常会回想起刚创业时的甜*苦辣,“每次发货,我都亲自跟车。为了省住宿费,我和驾驶员经常睡在车底下将就着过夜。”

对梁瑞荣来说,成功没有任何秘诀,,完全靠自身的诚信和努力。2001年,梁瑞荣和日本外商联系,办起了昆铜乡第一家合资企业。几年下来,“春晖竹木”逐渐发展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由其生产的精细竹产品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就在这个时候,由省土畜产公司帮助引荐的日本神堂公司成了该公司的重点客户。

“近20年能与一个国外公司保持并继续发展贸易往来的关键是双方建立了亲如兄弟的诚信贸易,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通过质量来建立互相的信任关系。”公司老板梁瑞荣告诉记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山里农民郭伟正如何成为千万富豪的创业故事

图片说明:内蒙古准格尔旗昌宏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伟正

在电视和网上看到有很多创业励志故事,感动很多人,感动很多同学朋友,大家学习的榜样,有一朋友推荐我去采访一下同学,分享他的创业人生。

第一次见到昌宏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郭伟正总经理,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很随和,不像个商人像个文人,更确切说像个老师,说着本地话,很温和,让人倍感亲切,出生于准格尔旗窑沟乡永胜壕村阳坡社的贫困山区郭伟正,因家大人口多,姊妹4个,又是排行老大,只能勉强念到初中。虽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家里因缺少劳力,经济实力差,无法持续上学,只好回乡参加劳动,与父母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供养弟弟、妹妹完成学业。回到村社之后,走遍了父母经营的大小不等的几十亩山坡地,回想着这几十亩贫瘠的山坡地,年年靠天吃饭,然而却是十年久旱,每年没有一点经济收入,即使花一元钱还得问别人转借,经过父母苦心经营勉强维持6口人的生活,的确也不容易。

郭伟正回忆,驻足村口的山头上,瞭望着高低不平的山峦,从内心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难道我也要像父辈那样劳作、生活一辈子?经过长时间的苦苦考虑,做出一个决定:我不能象父辈那样生活。不行,我得走出山沟沟,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寻找我梦寐以求的美好新生活。于是,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边打工边游走了从小向往的*、天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小小酥饼改变一个农民的命运的创业故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徐朝林,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为了生计,怀着致富的梦想,他从学做金华著名特产——酥饼糊口开始,一心一意琢磨酥饼手艺和市场营销,硬是把这个普普通通的酥饼做成当地一绝,创出了响当当的品牌。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只要*勤劳动,不起眼的产品对普通人来说,同样能改变命运。

徐朝林是浙*金华市源东乡分水岗村人。1987年,16岁的徐朝林初中毕业,因家里无力再支付升学费用就回家务农了。为了让其学一门手艺糊口,哥哥介绍他到金华府上街一个开酥饼店的朋友处学做酥饼。

徐朝林向记者介绍说,当时与他一起学手艺有好几个人,没学几天都认为自己已掌握了这门技术,便告辞回家。而他却潜下心来,用勤快赢得店家欢心,并研究改进店家酥饼的制作工艺,结果使得店家的酥饼声誉雀起。慢慢地他心中涌动一个梦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酥饼店。

家境贫寒的徐朝林靠四处借来的600元钱和弟弟抬着两个酥饼炉子,在偏远的浙*临安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这是当时临安唯一的一家酥饼店,由于酥饼确实做得好,生意相当红火。一年后,兄弟俩就小有积蓄,于是又在临安县城的闹市区重新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临安的生意虽然不错,但徐朝林发现,临安人主要买现烤的热酥饼当点心吃,要外出送礼,还是会买临安当地的土特产,很少有人会买金华酥饼作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西永修县刘成万养殖大雁一年盈利超百万的农村创业故事

永修村民凭着“大雁”创业高飞

14年前,大部分养殖户们还在养鸡养鸭,养大雁还是件稀罕事儿。*西九*永修县白槎镇村民刘成万从一则新闻里看到辽宁有人在养殖大雁后,勇于尝试,成了九*最先一批养殖大雁的人,高峰时每年销售上万只大雁,主要供给各大酒店做餐桌上的美食。供给别人不如留给自己,今年,刘成万从养殖向第三产业发展,自己也开起了酒店,主打大雁特*菜,节假日时,一天能卖出上百份大雁。

在永修县白槎镇栗山大雁养殖基地里,周围一片青山绿水,上千只大雁在上百亩水域里自由活动着。基地老板刘成万告诉九*晨报记者,今年他养殖了3000多只大雁,目前已经卖掉2000只大雁和2000只小苗了。刘成万说,说起养殖大雁的经过,那还得从一则新闻说起。

14年前,网络还不发达,电视和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刘成万就是从一则新闻中嗅到商机。“当时看到央视在播辽宁有人养殖大雁,我觉得这挺新奇的,那时候我们连听都没听过养大雁。”就这样,刘成万以每只700元的价格从外地买来了36只大雁,成了周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的悉心呵护下,当年就孵化出600多只小雁。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商机自然也有危机,当时市场上养殖大雁的人非常少,也没有养殖技术可以学,都是自己摸索着过河。2002年,刘成万的大雁数量经过不断繁殖发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一名教师3年赚取600万的创业故事

一名教师3年赚取600万的创业故事

用三年的时间赚取600万是什么概念?用三年时间赚取600万是不是天方夜谭?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一则经典的创业故事,你就知道了!

可能是因为很想试一试自己到底具不具备另一种能力,再加上自己对于教师的工作是很投入地“玩”,有责任感,但缺乏*。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直可以看到自己20年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心里便有些蠢蠢欲动。可是决定自己到底要不要成为生意人,当时着实在心里挣扎了好久。

一件质地看上去很一般的衬衫,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浆洗得平整的袖子被卷到肘部;一条灯芯绒的裤子;一双擦得铮亮的皮鞋;一个诺基亚8850的手机放在上衣兜里;两手空空连一个手包都没有;说起话来语调低缓。初见赵松青,很难将他与“款爷”联系在一起。不过,在说到生意时,虽然语调始终保持着低缓,可眼神中却不时闪现出一种机敏与睿智。

我以前还真没有想过会作生意,我这人比较喜欢琢磨事情,比较好静,而且特别不擅长与人交往。

创业刚起步惨遭破产

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的一所中学教物理,对于教师的工作是很投入地“玩”,有责任感,但缺乏*。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直可以看到自己20年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后,我有些坐不住了,心里便有些蠢蠢欲动。当了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一万元如何创业投资的创业故事

在厦门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家居收纳小物件在各类精品店搭售。这种简约大方、实用*强、价格也很实在的小家具,这几年开始受到厦门人的关注。而其中的简易衣柜更是以高*价比,受到了许多刚刚工作或刚刚成家的年轻人的青睐。于是,聪明的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詹先生的“兄比”家居收纳小铺是在去年8月份开始正式对外营业的。

“"收纳’这个概念是几年前从网络开始炒作起来的,所以对于习惯上网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詹先生告诉记者,但是真正了解“收纳”尤其是“收纳”商机的人还不多,“这个市场前景广阔”。

“在国外,大家都习惯了3年左右就更换一次家具,国内市场的收纳家具最早就是由*品牌的大卖场带入*的。”詹先生说,在国内,根据他的创业经验,福建收纳家具市场目前竞争还不是很激烈,相比*等一线城市推出的藤制高档收纳家具,布制收纳家具在福建更受欢迎。

“布制收纳家具价格比较实惠,而这些家具用品实用*比较强,在外观上也符合现在的简约主义审美,只要是质量过关的产品,使用寿命达到3年左右一般不成问题。”詹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大卖场也知道收纳家具的商机,但因其自身管理系统的关系,并没有专门设置“家具收纳”这样的货架,而且收纳衣柜展示需占用大量展示货架,这对于拥有大量商品品种的卖场来说是奢侈的,而这也为家具收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26岁小伙3年净赚50万的创业故事

美院毕业生拼凑万元起家26岁小伙3年净赚50万,创业美院毕业生变身皮包工,发展赚回来的钱全部再投入

美院毕业生拼凑万元起家26岁小伙3年净赚50万

26岁的王龙柯自办皮具加工厂三年来,从最初靠七拼八凑的1万元起家,到现在一手打造的品牌皮具在全国已拥有了20多家加盟店。王龙柯创业的成功在于他合理利用了个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合作伙伴。

创业美院毕业生变身皮包工

早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时,王龙柯就恋上了自然风格的皮具,"我是学美术的,自然的风格刚好适合我"。2002年,他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最初选择了在成都一家公司做平面设计工作。闲暇之余,王龙柯最喜欢做的就是拿起家中的尺子、剪*,自己来制作皮包。做好的皮包他就当作礼物送给朋友,朋友们收到皮包后都称赞他心灵手巧,以至有朋友劝他,自己开家工厂生产皮具可能会创出一番事业。

思考了一个晚上后,王龙柯接受朋友的建议,放弃了平面设计的工作,辞职回家自己手造皮包。王龙柯决定这么做是认为自己有优势:朋友可以提供原材料,他又是学美术、设计出身。因此,一开始他就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王龙柯给自己的皮具取名为"西部印像",并设计了以太阳为模型的标志。最初,西部印像的皮具只在某网站上代售,由于它的风格比较合年轻人的胃口,一上网就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我一个人每天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西瓜苗果然鲜俩月纯赚15万的农村创业故事

3月19日,春寒料峭,寒风扑面。笔者在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里村的青岛果然鲜果蔬*合作社的大棚里看到:一排排营养杯整齐地伸向远方,一棵棵南瓜苗绿油油地舒展着宽厚的子叶,一派春意盎然。六号大棚里,12名女工正在熟练地用南瓜苗嫁接西瓜苗,她们左手捏住南瓜苗,右手用小*轻轻一划,将西瓜芽顺势*入切口,再用薄膜缠好“伤口”,一颗西瓜苗10多秒钟就嫁接完毕。

满身泥土的果然鲜*合作社社长薛增*走向我们,“从正月底开始,每天有30多名妇女"长工’在这里忙活。节前客户订购的西瓜苗就突破了100万株,我们合作社的苗已经打入了胶南、高密、诸城、平度、莱西、昌邑等周边数个县市,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有纯利润15万多元。”薛增*露出喜悦的笑容。

今年40岁的薛增*,种植西瓜、香瓜已有20年的历史。1990年高中毕业,薛增*就跟随父亲种植西瓜,为了解决瓜农们普遍头疼的西瓜重茬病害严重的问题,他自费订阅了10多种杂志报刊苦心钻研。1991年,他用葫芦苗嫁接西瓜苗成功,不仅解决了西瓜种植重茬问题,还把栽植瓜苗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产量提高了30%,西瓜的品质和口感得到明显改善。从此,薛增*专门做起了培育嫁接西瓜苗的买卖,采取以销定产的办法,定品种、定数量、定价格。实惠的价格和优越的品质,让薛增*的买卖越做越大,从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嘉兴大学生辞职回家创业年薪六万变百万的故事

十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能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年青春岁月,变化是很大的。十年前,我们报道过一批金榜题名的高考生,十年过去了,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我们再去看看。今天讲的是秀洲区王店镇*村12组的龚晓明,当年龚晓明考取的是宁波大学。

蚂桥集镇到*村有2、3公里的路,炎炎烈日,邮递员骑着摩托七拐八拐到达*村。

这是晓明的爷爷,我们告诉老人,他孙子考上了大学,老人非常高兴,马上打电话给晓明的爸爸,可能是太兴奋,竟忘记了电话号码,拨了好几次,都不对。最后是邻居帮忙联系到了晓明的爸爸。

父子俩得到消息就往这边赶,晓明的爷爷说,自己没有读过书,晓明的爸爸也只念到初中,而晓明的这张通知书对全家人来说,意义重大。

龚晓明爷爷:自己不读书,等到孙子读书了,望他读得好,考得好,我很开心的。晓明考上大学,我开心啊。(笑)

半个小时,晓明和爸爸扛着一箱饮料赶到。

龚晓明:(恭喜你,*有吗?)我可以拆了吗?(拆好了)

可能是激动,一封邮件,晓明拆了蛮长时间。

龚晓明:(这是不是你理想中的学校?)我第一个选的就是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广告系,这是晓明非常满意的学校和*。

作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晓明说,是爷爷,爸爸这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帮他实现了大学梦。

虽然还没进宁波大学的门,晓明已经把考研究生作为下一个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重庆永川旷伟创业养殖肉鸽年入过百万的农村创业故事

谈起“宝峰黄”肉鸽,就不得不谈到龙凤桥村民旷伟了。

今年44岁的旷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永川宝峰镇龙凤桥人,修长的身板,略显黑瘦的面庞上,流露出这个农村汉子的坚毅与执着。

2005年春节前夕,旷伟骑摩托回家的途中发生车祸,导致粉碎*骨折。

他放弃了此前的煤矿工作,在朋友的怂恿下,到了昆明,做起了服装生意。

昆明的服装生意不好做,没几个月,旷伟便决定,回家宝峰,同时,把服装生意也“搬”回了家。

那时,旷伟常骑着摩托,托着大包小包的服装,辗转于宝峰、来苏等场镇,经营地摊服装生意。

2006年的一天,旷伟来到来苏摆服装摊子。

“咕——咕——咕,咕——咕——咕”,紧挨着旷伟的服装摊子,一个卖麻鸽子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从与卖鸽人的攀谈中,旷伟盘算着,得出了一个结论:卖鸽子比卖服装划得来得多。

旷伟毅然决定:养鸽子。

有了这个念头,旷伟放下服装“挑子”就出发,随即到四川大邑、广东佛山等各地“取经”,考察肉鸽品种、养殖、销售市场进行。

2006年,旷伟以190元每对的价格,到广西买了200多对种鸽,在家里当起了“鸽子王”。

第二年,旷伟的种鸽规模达到了500对。

那些日子,听着鸽子欢快的“咕咕”声,旷伟心里特别舒服。

为了尽快掌握养殖技术,聪明的旷伟一边从书上学、网上学,到外面一些名气较大的肉鸽基地学习,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积

未完,继续阅读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联系人:佚名